星空体育官网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2)辛亥:推翻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3)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发展历程 1、萌芽星空体育、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 鸦片战争后,在中国封建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外商企业的刺激、示范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的民族工业在沿海地区产生。 2、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 (1)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2)清政府为偿还,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3、黄金时期(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辛亥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 (2)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实业救国成为; (4)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 (5)有识之士的倡导。 4、凋敝萎缩:一战结束至新中国成立 (1)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3)发动内战; (4)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5、获得新生:建国以后 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二、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1、先天不足:(1)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在经济技术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企业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市场竞争力;(2)受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整体水平落后;(3)发展短暂而且艰难曲折。 2、后天畸形: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东部沿海沿江地区,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注意:1、张謇创办实业的根本目的是挽救国家危亡;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 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的最主要原因是外因,即: 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曲折的主要原因: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内受封建主义压迫,外受帝国主义压迫。 近代教育 1、洋务运动中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862年),揭开了近代教 育改革的序幕。
第21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的春天 (1)时间:一战期间。 (2)表现: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涌现出一批著名实业家。 (3)原因 ①辛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得到提高。 ③北洋军阀政府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 ④“实业救国”的推动和群众性反帝的推动。 ⑤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最主要原因)。 (4)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推动了中国由旧主义向新主义转变,为中国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2.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1)原因 ①“币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②中国人民的反帝、广大群众洋货、提倡国货行动的推动。 (2)表现: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 (3)结果: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限制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3.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萎缩 (1)原因 ①发动内战的破坏。 ②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野蛮的洗劫和破坏。 ③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的致命打击。 ④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⑤官僚资本的压迫和繁重的苛捐杂税。 (2)表现: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1.在夹缝中求生存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与剥削。 2.在斗争中求发展 (1)斗争性:为了本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了生存和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2)妥协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与中外势力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斗争具有妥协性。这注定了他们不能领导中国取得胜利。 抗战期间的沿海工业内迁 抗日战争前,中国的工矿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内地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七七事变后,日军长驱直入。为了保住几十年苦心经营才建立起来的微薄的工业基础,沿海工业决定内迁。上海140多家民营工厂先是迁到了武汉,后来又迁到重庆。这次内迁对抗战的胜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 考点一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 1.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列强侵略: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2)政府鼓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3)实业救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4)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5)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不断革新技术、坚持合理经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 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阻碍因素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是初二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民族工业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知识点总结,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必考知识点 1.状元实业家张謇 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五个阶段: A.从洋务运动开始,出现了民族工业的萌芽,但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 B.辛亥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D.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E.抗战胜利后,由于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2)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原因: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 (3)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A.总体水平比较落后(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 B.发展不平衡(不平衡的表现如下) 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广大内地非常薄弱。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教学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萌芽→“黄金时代”→凋
谢萎缩) 教学难点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形成的内外因和过程短暂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用课本目录回顾前面学过的线、鸦片战争后,为了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哪些探索?结果如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民权,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2、这些探索都属于旧主义的范畴,它们归于失败后,中人民开始了新主义,这场的开端是什么事件?胜利于什么事件?(开端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胜利于1949年政权的垮台。)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主义的胜利,中国百余年的近代史中写满了屈辱、抗争和探索的事例。在我们已经学过的内容中,多数属于的、战争的历史事实。今天,我们要从经济方面回顾这段历程。(布置学生阅读99——103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相关事件、人名、企业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状元事业家张謇 1、你从张謇“实业救国”中,想到了什么?( [启发学生从张謇办企业的目的、情怀、结局等方面思考回答]: A、目的:列强对中国人民的剥削,发展本国工商业,挽回中国的利益 B、情怀:国家民族利益重于个人利益,主动放弃厚禄,迎着风险兴办实业。 C、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列强的“倾销”挤垮破产。 张謇等人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是值得我们钦佩的,但是历史也证明了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很难战胜内外势力
考点名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中国民族工业: 民族工业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洋务运动创办的军用、民用企业都应属于民族工业。中国资本主义民族工业产生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造船业是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创建,揭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征: 1.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是本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而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与中 国人向西方人学习相结合的产物。 2.发展不均衡;(后天畸形) (1)地域:集中于沿海地区;(列强的侵略,自然经济解体早,交通方便,洋务企业多集中于此。) (2)部门: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重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a.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难以投资;b.资金周转慢,产出时间长,不愿投资;c.更重要的是,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矿产,无法投资。) 3.地位: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在近代中国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主 体) 4.前途:深受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发展艰难。(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中夹缝中艰难发展) 5.对中国的、经济、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6.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先天不足)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发展的特征和表现: 1、特征: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就决定了中国的民族工业必然具有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2、表现: (1)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发展是比较缓慢和艰难; (2)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海地区;3.受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整体水平落后。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及形成原因: 1.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民族工业的萌芽。 原因:第一个阶段的原因是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产生、甲午战争后出现“实业救国”浪潮初步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一战期间的民族工业“黄金时代”。 原因:第二个阶段的原因是内因是辛亥冲击了封建制度,外因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一战后至新中国建立前民族工业的凋谢、萎缩。 原因: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卷土重来、20世纪30到40年代,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抗日战争结束后,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导致的。
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 一、夹缝产生 1、时间: 2、原因: ① ② ③ 3、特点: ① ② 4、影响:促进、、 二、初步发展 1、时间: 2、原因: 年代客观条件: (1)欧洲列强加紧向中国,进一步瓦解中国的。直接原因: (2)清政府放宽了对的限制。 主要原因: (3)资本家的热潮掀起 (4)群众运动 3、代表人物:、、、等, 数量增加,向内地扩展。业发展尤为迅速, 三、短暂春天 1、时间: 2、原因: (1)外因:期间,各帝国主义国家,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辛亥:推翻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3)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 倡导使用。 (4)群众斗争 3、概括:工业等;南张北周、荣氏兄弟 4、影响:运动;壮大 四、迅速萧条 1、原因:后,欧洲列强, 加紧了对华的和。 2、启示:在的近代中国,
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 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前提. 五、较快发展 1、时间: 2、原因: ①全国基本 ②“运动”的推动,政策 3、概括: 4、影响:为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六、沉重打击 1、时间: 2、原因: ①的侵略; ②排挤; 七、陷入绝境 1、时间: 2、原因: ①; ②经济掠夺(美国产品的大量涌入); ③压榨; ④苛捐杂税, 。 八、获得新生 1、时间: 2、原因: ①合理调整 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③成为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有利因素: (1)列强经济侵略的客观作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政府的政策鼓励。 (3)群众反帝推动(洋货、提倡国货)(4)实业家自强不息爱国精神。 不利因素: (1)“双半”社会,帝、官、封三座大山的压迫和束缚。(2)政局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3)缺乏与西方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竞争力(4)封建自然经济的
第11课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清政府:1840——1911年 中华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7年 中华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年
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 1.: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中国由旧主义向新主义转变和中国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2.思想:新文化运动兴起,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3.经济:为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1.产生与发展: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后天畸形(轻工业和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2.诞生环境: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 3.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地区分布不平衡。 4.结构: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5.地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不是中国的主体经济。 6.发展历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同时,它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提供一定物质基础。 2.: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发展壮大,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主义的到来和中国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发展趋势: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五、启示: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步履艰难。 2.要实现中国的近代化必须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华的统治,取得民族独立。 六、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 1.目的:为适应侵略需要,把沦陷区变成服务于侵略战争的军事和工业基地。 2.侵略方针:“适地适产主义”。 3.表现:①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掠夺与控制沦陷区工矿业。 ②控制和垄断沦陷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 ③实行物资管制制度,以低价收购的方式进行物资掠夺。 ④在沦陷区掠夺大量劳动力,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措施(了解) 1.整顿税务。国民政府加强对关税、盐税、统税的控制。统税是国民政府对国内工业产品征收的税。统税按一物一税的原则一次性征收以后,就可以通行全国,沿途不再征收厘金、杂捐,改变了从前“厘卡林立,重叠征收”的弊病。整顿税务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 2.控制金融。国民政府先后设立了中央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改组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这四大银行负责经营国库、发行钞票和公债。它们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逐渐形成一个金融垄断网。
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产生:1.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 2.条件:(1).外资企业的刺激 (2).洋务派创办工厂的刺激 (3).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3. 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二、初步发展:1.时间: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 2.原因:(1).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 社会上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出现张謇、荣宗敬等 一批实业家 (3). 中国人掀起收回权利运动,引发振兴实业的 三、黄金时期(1912-1937):1.短暂春天(1912-1919):(1):原因:A. 的建 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 会地位 B. 政府实行有利于发 展的经济政策 C.倡导使用国贷 D.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E.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 洲各国减少对华的商品输出 (2):表现:A. 纺织业,面粉 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的迅速发展 B. 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 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 的发展 2.萧条:(1920-1927):原因:一战结束后,列强卷 土重来
3.较快发展(1927-1937):原因:A. 1928年实现了 全国的基本统一 B. 推出了一系列 有利于国民经济 发展的政策 四、萎缩(1937-1945):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对我国民族工业进行大肆侵略 五、陷入绝境(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我国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官僚资本主义 的排挤 六、总体特征(缓慢原因):1. 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2. 后天畸形:主要分布在沿海及通商口岸附近,区域分布不合理,轻 重工业比例失调 3. 夹缝中生存: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 迫 七、历史地位:1. 是中国近代先进的经济成分,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2. 民族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 形式 八、作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1. :通过经济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力量,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 革,促进中国化进程 2. 经济:民族工业在发展中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与方式,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促进 了工业化的进程 3. 思想:便于传播西学,有利于思想解放,促进理性化 4. 习俗:使中国社会生活变迁,习俗逐渐多样化
民族工业发展曲折的原因 民族工业发展曲折的原因有许多,下面我将从经济、政策、技术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经济因素是民族工业发展曲折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结构不完善。在过去的历史中,中国一直以农业为主导经济部门,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工业规模小,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也较低。这导致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其次,政策因素也是民族工业发展曲折的重要原因。在早期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政策,鼓励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外资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使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外资企业具有技术、资金和市场等优势,使得中国的民族工业难以与之竞争。此外,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对民族工业的支持力度不够,政策的不稳定性也制约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三,技术因素是民族工业发展曲折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的民 族工业在早期受限于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限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新兴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此外,中国的专利保护制度也较为薄弱,这使得技术创新受到了 侵权和盗版等问题的困扰,制约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最后,文化因素也对民族工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中国的传 统文化重视稳定和和谐,对变革和创新的包容度相对较低。这种传统 文化对民族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在文化层面上,中国的企 业家精神和创新意识相对较弱,很多民族企业过于注重眼前利益,缺 乏长远的发展眼光。这使得中国的民族工业在面临市场竞争时缺乏抵 抗力。 综上所述,民族工业发展曲折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政策、技术 和文化等方面。为了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应加强经济建设,提升产 业技术水平,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培养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 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的结合等。只有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实现中 国民族工业的良性发展。
结合相关文字列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曲折历程及其特点 1)19世纪60、70年代(2)甲午战后到二十世纪初(3)初年到一战结束(4)1927年到1936年(5)抗战结束后到1949年之前。 2)兴衰过程:19世纪60.70年: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作用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兴起。 中日甲午战争后到二十世纪初: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清政府放宽了民间办厂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 初年到一战结束,辛亥推翻了封建帝制,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扩张,给民族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1927年到1936年的十年间: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措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继续发展。 抗战结束后到1949年之前:官僚资本逐渐垄断社会经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抗战结束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恢复国民经济,合理调整商业,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又一个春天,随着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从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特点: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两个显著特点。地主、官僚和商人为利润所趋,把部分剥削所得转化为资本,资本原始积累极不充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也不是商品经济水到渠成的产物,自然经济在列强侵略势力的冲击下解体,但其解体是极其缓慢和不彻底的。这些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由于受外国企业的刺激而产生,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夹缝中生存,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地区分布不合理,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行业分布不合理,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无从发展。这些决定了民族资本主 义经济的“后天畸形”。 2、历史地位: 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⑵它是维新变法运动和运动的重要经济前提,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中国工业近代化的曲折历程 河北任素君 中国工业的近代化是与西方列强的入侵、西学东渐的过程相伴而生并曲折发展的。从洋务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工业的近代化,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之路。 一、中国古代传统手工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引自黄梅戏《天仙配》 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明朝中后期,有关江南地区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记载,表明当时存在着雇佣关系。 明清时期出现的被称作“资本主义萌芽”的这种新的生产关系,与欧洲国家不同,其地区性和不平衡性非常突出。明清王朝压抑工商业以与闭关锁国的政策,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纺工立广化寺桥;
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桥。……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六七六引《XX府志》 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X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西台漫记·记葛贤》 (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永禁机匠叫歇碑》 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XX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逐下令禁民间海船。 ──《永乐实录》 清顺治十三年(1656)颁布“海禁令”,宣布:“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将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贸易者,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其该管地方文武各官不行盘缉,皆革职从重治罪。地方保甲不行举首,皆处死。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江,一贼登岸。” 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学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三部曲 帮你来分析: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阶段、特点及原因。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 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甲午战争后,出现了实业救国的浪潮,初步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二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内因一,辛亥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内因二,群众性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也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内因三,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外因,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第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中国建立前夕。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民族工业凋谢萎缩。 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抗战胜利后,由于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帮你来总结: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总特征以及出现以上总特征的原因。 总特征:(1)比较落后的;(2)发展短暂而曲折;(3)发展不平衡。 出现以上总特征的原因: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 帮你来探究: 1.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有利因素:外来技术的引进;外来经济侵略的客观影响;政府开放的政策;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重大变革的推动;新式学校的创办以及教育制度的改革等。 不利因素:政府、统治,不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外来侵略的加深,特别是主权的进一步丧失,封建经济的阻碍;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管理经验缺乏等。 2.你认为当时要顺利发展民族工业必须解决哪些问题? (1)必须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才能独立发展。 (2)要增强科技力量,着眼于国际市场并扩大规模,以增强国际竞争力。 (3)排除旧思想、旧观念、旧风俗的影响。
民族工业从小到大:发展道路的曲折历程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就一直致力于推进民族工业的发展。然而,民族工业的发展道路却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许多曲折的历程。 一、起步阶段(1949-1955)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十分落后。在这个时期,民族工业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在国家工业化战略计划中采取了一系列化整为零的措施,并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区域范围内协调发展本土工业。在这个时期,我国首个民族工业企业——哈尔滨机床厂成立,为我国的民族工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探索阶段(1956-1965) 在这个时期,政府开始全面发展民族产业,并将发展重心从轻工业转移到重工业。政府积极推进了钢铁、煤炭等行业的发展,并鼓励国内企业与外国企业合作。同时,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和政策,实行计划经济,对民族工业进行严格管理和指导。在这个时期,我国民族工业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但总体经济效益不高。 三、文化大阶段(1966-1976) 在这个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受到文化大的影响而发生了剧烈变化,我国的民族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这个时期国内环境的动荡,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同时,在这个时期,一些企业的质量和效益也受到了影响。 四、改革开放阶段(1978-今) 在这个时期,政府开始采取市场化经济的改革政策,鼓励自主创新,促进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并逐步减少对民族工业的管理干涉。在这个时期,我国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并不断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随着政策的改革和科技的不断提升,民族工业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目前,我国的民族工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强大的之一。 总之,民族工业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在各个时期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困难,然而,随着政策的不断改革和科技的不断提升,民族工业日渐壮大,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民族工业一定会不断壮大,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与经济发展 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与经济发展是一个经历了许多曲折的历程。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被列强侵占,国计民生岌岌可危。为了摆脱这种被剥削的局面,中国人民不断努力发展民族工业,推动经济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遭受着列强的掠夺,经济几近崩溃。这时,一批有 识之士开始反思,认识到中国只有发展自己的工业才能摆脱困境。他们提出了振 兴中华的口号,号召人们努力发展民族工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人开始大 力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同时培养本土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 然而,中国的发展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兴办工业的过程中,中国面临着重重 困难和挑战。首先,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其次,由于国家经济体系极不完善,缺乏合理的市场机制和产业链衔接。再者,由于列强的掠夺和侵占,中国的资源严重短缺,很难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尽管面临巨大困难,中国人民仍然坚定地推动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他们关注于 培养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中国人积极引进外国技术,翻译相关著作,并逐步开展本土化创新。同时,中国开始在纺织、轻工、煤炭等领域进行自主产业的发展,不再依赖进口。这些努力逐渐产生了成效,在20世纪初期,中国的纺织和轻工业开 始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中国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起初取得的成果往往随即受到战乱和政 治动荡的打击,一度使得中国的工业发展陷入停滞。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工业迅速衰退,经济严重受损。战后,中国在国共内战的背景下重新开始发展工业,但仍面临一些内外因素的制约。尽管如此,中国人民没有放弃,继续积极努力,推动经济发展。
第21讲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考纲清单](1)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2)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初期——短暂春天 1.原因 (1)辛亥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中华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3)群众性反帝的推动。 (4)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 (1)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 (2)厂矿企业增多。 3.结局: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二、国民政府前十年——较快发展 1.原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概况: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三、全面抗战时期——沉重打击 1.原因 (1)沦陷区:日军的破坏和吞并。 (2)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压榨。 2.概况: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四、抗战胜利——陷入绝境 1.原因 (1)美国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取得在华特权。 (2)官僚资本的挤压。 (3)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
2.表现: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归纳小结 1.近代中国社会中经济成分的变化图 A代表小农经济(自然经济),B代表洋务企业,C代表外商企业,D代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E 代表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其中洋务企业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2.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1.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从主观上说,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只是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可以随意先完成任何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实现民族独立和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二者的顺序不能颠倒。在半殖民地
第23讲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初期的兴办实业潮 (1)原因 ①辛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中华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 ③南京临时政府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投资热情。 ④1915年,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促进作用. 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 ①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的速度和规模空前。 ②发展最快的工业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③重工业也有一定增长. (3)特征 ①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③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 (4)结果: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 2.统治前期的短暂发展 (1)原因 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币制改革”的促进。 ②广大群众洋货、提倡国货的推动。 (2)表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 (3)结果:官僚资本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3.统治后期的困境 (1)原因 ①抗战时期沦陷区民族工业受到毁灭性打击,内迁工业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 ②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的致命打击。 ③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官僚资本的压迫和繁重的苛捐杂税。 (2)表现: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夹缝中求生存: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 2.在斗争中求发展 (1)目的:维护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益。 (2)表现: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 (3)不足:斗争中具有妥协性。 (4)原因:对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 (5)影响:不能领导中国取得胜利。 【概念阐释】 “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 (1)“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一般是中小资本。 (2)“外国资本”则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 (3)“官僚资本是指统治者凭借国家权力获得的资本,这种资本通常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误区警示】 一战期间,并非所有的列强都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比如,日本和美国都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是欧洲列强。 【图解历史】 民族工业的“春”“夏”“秋”“冬” 说明:①春天:初年,民族工业短暂的发展. ②夏天: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③秋天: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④冬天: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图解历史】 近代中国五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轨迹
《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优教教案 名师说课 课标分析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从1912年到1949年,民族工业在不同时期发展状况不同,从总体上讲,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始终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求生存,发展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形态。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上一课内容的延续,并且教材按“初期——统治前期——统治后期”的顺序叙述了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史实,线索清晰,学生较易掌握。当然由于是高一学生,还不能过高估计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其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特别是对不同时期影响资本主义发展因素的分析,教师应注意加强引导,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1.与本课相关的各种资料比较丰富,可适当利用影音、图片、数字等资料,采用情境设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2.充分利用提问法,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师生互动过程中,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学生一方面掌握了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将知识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在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学习方法 1.本课线索清楚,学生应进行课前预习,对基本史实进行梳理,以便在课堂上节省时间,重点解决一些理论性强的问题。 2.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在对每一阶段资本主义状况概括的基础上,探究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注意和同学交流观点和看法,善于听取他人的不同观点,以补充自己的论据,使自己的看法更接近真实与客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第12课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民族工业的出现 1.时间:19世纪60、70年代,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出现于东南沿海一带; 2.条件: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 3.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二、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时间:从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近代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2.原因: 1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于1903年设立商部,奖励工商,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热潮; 2为反抗帝国主义掠夺路矿利权,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引发了振兴实业的; 3.着名的实业家主要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 4.发展概况:这一时期创办的民族工业多为轻工业;棉纺织业作为传统工业部门,发展尤为迅速;1904~1907年间,新设的大型纱厂就有11家,资本共663万余元,装置纱锭18万余枚; 三、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1.时间: 一战时期民族工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段时期被称为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2.原因: 1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就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首先,曾给民族工业造成严重压力的外国商品倾销有所缓和;如:英国对华输出减少了约1/2,法国减少到不足战前的1/3,德国货则完全停止了进口; 其次,大战期间,由于交战的帝国主义国家大肆扩军备战,民用工业削减,日用品不足,于是急需进口大量面粉和其他货物,这也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3政府还倡导使用国货; 4群众性的反帝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3.发展概况: 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范旭东被称为中国化学工业的代表人物; 四、民族工业发展显着,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6年, 1.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概况: 国民政府的前十年,22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棉纺集团荣氏申新棉纺织系统共拥有9个纱厂,荣氏兄弟由过去的“面粉大王”变成“棉纱大王”; 3.地位: 五、遭受沉重打击:抗战时期1937-1945年, 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的破坏 1.原因 1为适应侵略需要,日本把占领区变成军事和工业基地,严重破坏了中国沦陷区的经济; 2经济掠夺是日本侵华的主要目的;日本在经济上实行“以战养战”的掠夺政策,妄图把中国变成其进行侵略战争的物质供应地; 2.方针的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