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经济历程doc苏联的发展历程一、十月1、背景(1)一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2)1917年,二月推翻了沙皇政府,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两个政权,临时政府掌握实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火焰。(3)1917年4月,国外的列宁回国,受到广大工人与士兵的欢迎。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2)时间:1917年11月7日(3):列宁(4)地点:彼得格勒(5)结果:取得了胜利3、十月的历史意义性质:十月社会主义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意义: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二Star Sports、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前苏联战时主义政策1、措施:(1)1919年,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2)除大工业外,国家对中小工业也宣布实行国有化。(3)在交换方面,政府实行最小限度的商品交易与最大限度的国家分配。(4)实行普及于一切阶级的成年人劳动义务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到1921年引起严重的国内危机,1921年,苏俄政府用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主义政策。2、评价:战时主义政策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就是正确的。但具体分析起来,不同措施的性质与作用不尽相同。比如,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一切生活必须品均需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等,无疑就是保证自卫战争胜利所必须的,具有明显的战时性,并在保证胜利方面起了积极作用。而另一些措施,如把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等,并不就是进行自卫战争所绝对必须的。实际上,这些措施主要就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改造步伐,“直接向主义过渡”而采取的,因而具有“非常主义”性质。这些措施,由于超越了生产力的性质与水平,从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加剧了战争破坏的严重后果。到1921年春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二)前苏联新经济政策1、简述:为了克服战时主义政策引起的危机,苏俄于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1921年俄共(布)“十大”决定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固定税率的粮食税。随后又在经济领域颁布了一系列措施,这些统称为新经济政策。该政策于1924年斯大林开始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与工业化改革结束。2、具体措施:(1)农业方面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2)1920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与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与雇佣工人。(3)在流通方面,1921年5月,苏维埃政权通过关于交换的法令,宣布实行产品交换。国家通过合作社组织工业品同农民手中余粮直接交换。同时,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4)在工业方面,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而中小企业与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则允许私人经营。1920年11月,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4、评价:新经济政策的实行,重新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