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行业资讯
Star Sports「壮丽70年 新中国工业印记」独拥完整工业体系 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
时间: 2024-07-09浏览次数:
 Star Sports「壮丽70年 新中国工业印记」独拥完整工业体系 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70年来,新中国在几乎 “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具有相当规模和较高技术水平的现代工业体系,推动我国从一个物资极度匮乏、产业百废待兴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新引擎、全球制造基地。  目前,中国在能源、冶金、化工、建材、机械设备、电子通讯设备制造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及各种消费品等工业主要领域

  Star Sports「壮丽70年 新中国工业印记」独拥完整工业体系 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70年来,新中国在几乎 “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具有相当规模和较高技术水平的现代工业体系,推动我国从一个物资极度匮乏、产业百废待兴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新引擎、全球制造基地。

  目前,中国在能源、冶金、化工、建材、机械设备、电子通讯设备制造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及各种消费品等工业主要领域,已形成了庞大的生产能力。一个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已经建立。工业主导地位显著增强,实现了工业化初级阶段到工业化中级阶段的历史大跨越。

  中国的工业化之路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节点,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必须以更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组合,实现由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过渡,进而完成中国工业由大到强的转身。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凭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创造了全球瞩目的工业奇迹。工业增加值一举从1952年的119.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0.5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增长超970倍;2018年,粗钢产量比1949年增长5799倍;原煤产量比1949年增长115倍;平板玻璃产量比1949年增长803倍;汽车产量为2781.9万辆,连续多年蝉联全球第一;高铁动车组已成中国靓丽名片,走出国门。

  中国在能源、冶金、化工、建材、机械设备、电子通信设备制造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及各种消费品等工业主要领域,已形成了庞大的生产能力,一个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已经建立。(资料图片)

  至今,中国建立了全球最完备的工业体系,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成为全世界惟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并跃升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实现了由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

  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新中国工业走过了不平凡的70年。70年来,新中国在几乎 “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具有相当规模和较高技术水平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了由工业化起步阶段到工业化初级阶段、再到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历史大跨越,推动我国从一个物资极度匮乏、产业百废待兴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新引擎、全球制造基地。

  70年前的旧中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技术水平落后,仅能制造一般吃穿用等生活用品,基本处于手工作业和简单制造状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集中有限资源,重点投向工业部门,一大批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拉开了中国工业化的序幕。在 “数量缺口”如此巨大的初始条件下,中国开始了以“数量第一”为目标的工业化追赶进程。

  第一阶段为1949~1957年,国民经济恢复和 “一五”时期。这一期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比较快的时期。通过混合工业化和国家工业化,1950~1957年期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1957年的产量相当于1952年产量的2~4倍。此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也迅速发展,1957年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3万公里,比1952年增加22%,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5万公里,比1952年增加1倍。第二阶段为1958~1965年, “”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第三阶段为1966~1978年,工业经济大起大落时期。

  新中国成立的最初28年,我国先后采取了一些过急过快的赶超战略,使得我国工业化探索道路遭遇重大挫折。但在部分老一辈家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工业经济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工业化进程由起步阶段进入到工业化初级阶段,为后一个30年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四阶段为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进入腾飞期。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工业经济从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8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12.9万亿元,比1978增长25.4倍,年均增长11.5%;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7万亿元,固定资产原值19.9万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45倍和57倍。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工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截至目前,中国在能源、冶金、化工、建材、机械设备、电子通信设备制造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及各种消费品等工业主要领域,已形成了庞大的生产能力。一个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已经建立。工业主导地位显著增强,实现了工业化初级阶段到工业化中级阶段的历史大跨越。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管理体制历经数轮变迁,有力适应和推动了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管理与调节工业经济的手段,是工业管理体制最主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工业管理体制变化最大的因素之一。

  中国的工业经济管理与调节手段,先后经历从高度集中的、通过行政手段以指令性计划来对工业经济进行管理,到 “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以及“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再到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历程。期间大体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979~1991年是中间探索阶段,中国对工业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手段如何在计划和市场两者中选择、取舍和平衡进行了摸索。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计划和市场关系的探索开始加快进行。随后一个阶段,对工业经济的管理手段从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逐步推进至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使计划手段与市场经济手段相统一。

  从1992年至今,对工业经济的管理开始逐渐、全面转向通过市场来起决定性作用。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提出要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这一阶段,工业经济管理机制更多地是依靠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政府的作用不再是否定或取代市场。正是这一时期,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得到确认。

  管理与调节手段之外,产业政策也是工业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方向对国家的工业结构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历经以重工业为主到大力发展轻工业、促进产业结构均衡再到优化现代产业体系这一全过程。1992年至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产业政策在工业管理体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产业政策体系也越来越丰富,形成了包括顶层纲领规划、具体产业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在内的一体化产业政策体系。

  70年来工业管理体制的变革,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梁泳梅看来,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功,一方面源于中国党的领导始终存在并对工业管理体制产生深刻影响;另一方面是中国选择了以渐进、试点的方式来推进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既保持了工业经济的稳定,又实现了管理体制的优化。

  当前,中国的工业化之路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节点,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必须以更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组合,实现由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过渡,进而完成中国工业由大到强的转身。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为24.79万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与2015年持平,工业增加值增速止跌企稳。在工业增速趋稳的同时,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明显改善。一方面,产业结构继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5%和10.8%,远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整体增速,装备制造业的占比接近三分之一;另一方面,企业经营状况显著改善,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5%,扭转了2015年利润下降的局面。

  市场好转、价格回升是工业运行稳中向好最直接原因。而在经历短暂冲击和调整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综合效应开始逐步显现,对于工业稳定运行和质量改善的作用越发明显。2018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任务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持续见效,不仅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星空体育官网,而且对促进相关行业市场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降成本继续显效。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继续下降,全国企业和个人减负的总规模超过年初预计的1.1万亿元,截至2018年底,已达到1.3万亿元。

  工业运行持续稳中向好,但也应看到发展依然存在较多困难,最主要的问题概括起来是大而不强。从500强榜单来看,2018年,中国入榜世界品牌500强的只有37家,制造业更是凤毛麟角,仅仅9家。从技术层面来看,尽管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惟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2018年11月工信部仍在部署十七个重点方向攻关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因为不少核心技术中国仍然依赖国外。从产业层面来看,国际产业链分工地位处于低附加值环节,产业中以重化工主导的资源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占比过大,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从国际化程度来看,中国生产要素在国内外配置还不合理, “走出去”程度与中国的发展需要还不适应,国际化程度有待提升,利用全球资源的区域战略还有待完善。

  “在经历30余年的改革与发展后,中国工业的增长速度与规模都达到了令人瞩目的程度。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中国工业增长始终未能摆脱效率低下问题的困扰。可见,只有从要素驱动转向效率驱动,才能实现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特聘研究员、清华大学研究员萧新桥指出。

  在其看来,中国工业量有余而质不足。新工业的内核正在发生重要变化,体现为从工业角度的 “互联网化”转向了 “产业融合和社会经济变革”。“中国的制造业必须走向智能化,我们必须从B2C走向C2B,必须做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去实现按需定制。与互联网、市场、智能制造结合起来,围绕着消费走,这是中国制造业改变的关键一步。”萧新桥认为。

  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业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依托。近年来,我国神舟飞船 “可上九天揽月”,蛟龙入海“可下五洋捉鳖”……一件件大国重器的问世,凸显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取得的突飞猛进的进步。不仅如此,我国在高铁、航天、核电、信息通信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极大提升了我国的全球竞争力。

  如何转型升级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成为诸多中国工业企业的迫切命题。在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东生看来,以智能化制造、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 “互联网+”战略以及国际化战略,是中国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两个借力点,也是中国企业由大到强的助推器。

  “第四次工业无论在发生速度、涉及规模还是冲击力度上,都将远超前三次技术。中国能否跟上第四次工业的节奏和步伐,并通过第四次工业提升中国传统工业的水平、优化中国经济的结构、提高中国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将直接决定中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和水平,决定中国能否实现新一轮快速增长。”广汽集团原董事长张房有说。

  应看到,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催生新的产品和服务、新的产业、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增长动力,很有可能改变未来产业布局,使制造业在国际范围内重新洗牌。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没有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没有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随着新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稳定较快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的确立。可以预见,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正在加快,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运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Copyright © 2016-2024 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

冀ICP备1700583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