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辽宁重工业:大企业紧跟市场小企业转型无力记者驱车驶过沈阳铁西区北一西路,2公里内9条铁轨依稀记载了沈阳这座重工业城市昔日的辉煌。而今,以沈阳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也正如铁西区两旁陈旧的楼房和凌乱的工地一般略显萧索。
曾在铁西区赫赫有名的沈阳重机早已搬到了市开发区,并与另外一家国企合并重组,更名北方重工。作为一家为钢铁、冶金、煤炭、水泥等行业提供设备的大型国企,北方重工未能逃过产能过剩带来的冲击。其宣传部部长刘晓东透露,与去年同期相比,企业订单量下降约20%。他说:“以前1个订单几个亿,现在1个订单才几千万。”
机床行业的日子也“不好过”。沈阳机床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行业重点企业中,大多数企业收入在下降,平均降幅为18%。其中,大连机床销售收入下降4%,北一机床下降24%,天水星火下降16%,齐重数控下降22%。
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5000多家机床厂。沈阳机床该负责人认为:“近几年拉动经济的只有量的增长没有质的变化,劳动力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不明显,自主创新能力弱,企业没什么竞争力。”
重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首先面对的难题是劳动力成本。鞍钢股份工作人员为记者算了一笔账,集团员工约10万人,每年退休人员约3000至4000人,2015年新增退休人员约6000余人,企业每年用于退休职工的取暖费、丧葬费、辅助养老等支出约有6亿元。另外,随着钢铁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与日俱增,企业运行成本也与日增高。
与鞍钢相比,北方重工似乎略显“轻松”。刘晓东介绍说,企业目前员工数量和收入水平保持相对平稳,这得益于公司紧跟市场脚步,目前在重工市场盾构机的需求非常大,北方重工则抓住并发挥了这个优势。但其处境也有难处,劳动力优势比不过东南亚,市场化程度和自由度比不过民营企业,转型压力大。
目前,沈阳机床正从制造商转向服务商,成立数控机床4S店,还将大部分产品售卖改为租赁。沈阳机床三分之一的员工通过培训转型转向市场营销服务,而高精尖人才缺失求而不得,其重点打造的i5系列数控机床因为沈阳人才缺失,不得不将研发团队和金融团队设在遥远的上海,设计团队设在北京。
对沈阳机床来说,融资难题也是件头疼事,黎先东无奈道:“公司负债率不得高于70%,而多数企业都超了,所以非常难。资金周转不能仅仅依靠卖产品,公司去年在上海自贸区成立金融租赁公司,半年时间把我们过去两年没贷下来的款解决了。”
“亏得肝儿疼星空体育!”说起钢铁,辽阳县的小企业主无不哀叹。在兰唐线公路两侧并列了数十家大大小小钢铁企业,十几条印着“本院出租、设备出售”的泛黄横幅被风凌乱地吹着。
张女士家的厂院出售广告已挂大半年,一直无人问津。张女士介绍,2014年,原材料进价每吨3000多元,加工后成品却贱卖每吨2000元。“2012年到现在,我们已亏了30多万。说是已经停产,实际上还承担地税、地租这些负担,现在只希望尽快把厂房卖出去,钱少点也不要紧。”张女士指着门口的一辆黑色尼桑车对记者说,“一万五你要你拿走。”
大型钢企也很难摆脱产能过剩带来的消极影响。“2015年国内钢铁产能过剩预计达3亿吨。”鞍钢股份宣传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由于钢铁产能过剩,国家货币政策调整,导致钢企资金链异常脆弱,新增融资很难,一些钢企采取了降低工资、出售资产、寻求兼并重组等方式寻求生存。他透露,受到国家信贷政策和资金面紧张影响,鞍钢股份不再享受低利率借款,企业财务负担重。
旧优势丧失、旧体制束缚,重工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的转型不能一蹴而就。“在给予企业更宽松环境和更多自由度的主旋律下,政府搭把手,其余交给市场。”多数企业有着上述共同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