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行业资讯
星空体育官方网文字实录丨国新办就“坚定推进高质量发展 切实担负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四川使命”举行发布会
时间: 2024-05-28浏览次数:
 星空体育官方网文字实录丨国新办就“坚定推进高质量发展 切实担负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四川使命”举行发布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24年5月27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四川省委、省长黄强围绕“坚定推进高质量发展 切实担负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四川使命”作介绍,并答记者问。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

  星空体育官方网文字实录丨国新办就“坚定推进高质量发展 切实担负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四川使命”举行发布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24年5月27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四川省委、省长黄强围绕“坚定推进高质量发展 切实担负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四川使命”作介绍,并答记者问。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24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四川省委、省长黄强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坚定推进高质量发展 切实担负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四川使命”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四川省副省长左永祥先生,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代永波先生,四川省科技厅厅长吴群刚先生。

  四川历来是国家的战略腹地,是人口大省、科教大省、经济大省。党的以来,习总多次来川视察,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我们牢记总嘱托,从全国大局把握战略地位和战略使命,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总亲自擘画的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是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总牵引,我们与重庆共同打造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在“双圈”建设中,突出“一体化”和“高质量”,强化成都和重庆两个超大城市的联动,优先推进成渝主轴发展壮大,加快促进中部崛起,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联手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等世界级产业集群,共同打造西部科学城和西部金融中心。推出系列川渝通办的便民事项,让群众更好享受同城化便利生活。成都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去年经济总量已经突破2.2万亿元。

  四川虽然是西部省份,但科教人才资源丰富,拥有全部41个工业门类,我们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川高校137所、科研机构369家,近年来国家又布局了一批战略科技力量,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05个。两周前,省委全会作出了“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我们立足产业基础和科研优势,开展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启动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把人工智能作为一号创新工程,推动绿氢全产业链发展和推广应用,打造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无人机和工业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同时,四川的传统产业规模也比较大,我们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加快壮大3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都、德阳、绵阳、宜宾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四川经济总量不断增长,我们认真落实总关于“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重要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上能快则快,努力为全国稳增长作出贡献。去年,四川经济总量超过6万亿元,增长6%、在前十经济大省中并列第一;今年一季度增长6.1%。我们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大力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电子信息、食品轻纺、能源化工3个产业规模超过万亿元。促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等领域的投资,去年工业投资增长22.3%,铁路、公路投资全国第一,在建水利工程总投资为历史之最。激发消费潜能,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成功举办成都大运会、“汤尤杯”世界羽毛球锦标赛激活了体育、文娱消费,现在成都的球赛、演唱会一票难求。着力稳外贸、稳外资,进出口保持全国第八位。

  四川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上肩负着重要责任,我们加快建设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去年粮食产量718.8亿斤,创26年来新高。四川是全国水电第一大省,西电东送,全国每100度水电有30度产自四川;天然气(页岩气)资源量、年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西气东输,全国每100立方米天然气有24立方米产自四川。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快钒钛、稀土、锂等矿产资源综合开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长江黄河干流四川段水质稳定在Ⅱ类及以上,实现一江清水向东流。

  同时,我们坚持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努力守牢安全底线、生态红线、耕地红线、地方政府债务警戒线和统计数据质量线。

  尽管四川经济总量已升至全国第五位,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基本省情。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我们注意到,今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高质量发展”是个高频词,出现了30多处。能否谈一谈四川是如何抓高质量发展的,有什么具体做法?谢谢。

  感谢这位记者,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我从认识、抓法和突破口上作回答。

  在思想认识上,四川坚持新发展理念这个“指挥棒”“红绿灯”,发展必须是、也只能是高质量发展。今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把“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作为重要目标之一,要求全省各地“比一比、赛一赛高质量发展的真成绩”。

  在工作抓法上,四川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紧抓不放,我们坚持科技、产业、教育、人才一体推进。四川创新资源丰富,但仍然存在科研和生产“两张皮”的现象。怎么样破解这个难题呢?我们以企业为主体,牵头组建了技术创新中心或者创新联合体,让“实验室”牵手“生产线”,大力鼓励、激励、包容颠覆性、前沿性、引领性创新,在重视“从0到1”创新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原点突破式”创新,让更多科研成果加快变成产业“成品”和发展“结果”。比如,重型燃气轮机是很多大国重器的“心脏”,东方电气集团13年磨一剑,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F级50兆瓦重型燃机轮机实现了商用,打破了国外垄断,被媒体誉为中国“争气机”。目前,我们已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绿氢、钒钛、人形机器人等7个创新联合体,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出了多个重要产品。

  在突破口上,四川坚持以机制创新突破体制障碍。工作推不动要靠创新,创新推不动就必须靠改革。我们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解决“成长中的烦恼”,小切口、大纵深,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争取最大的效果。比如,川藏铁路是人类历史上难度最大的铁路工程,正在建设的雅安至林芝段要穿过七条河流、八座山峰、200多个活动断裂带,可以说是在崇山峻岭中修建“巨型过山车”。我们探索打造新型举国体制“试验田”,由企业和地方共建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把不同体制的力量融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已经和正在攻克这一世纪工程的世界性难题。谢谢。

  “五一”期间,我们了解到四川有多项消费数据创新高,成都、乐山、宜宾等城市人气旺、消费高成了热门的消费目的地。四川也表示今年是“消费促进年”,请问在推动消费发展方面,四川有哪些考虑和进展?谢谢。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四川消费的关注关心。刚才省长在介绍情况当中讲到了四川是经济大省,同时四川也是消费大省,四川有9100万人口,辐射周边近4亿人口的市场,去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2.63万亿元,总量居全国第五位,同比增长9.2%。四川有着深厚的商业基因和浓烈的消费氛围,老百姓的口头禅“巴适安逸”,就是四川人热爱生活、喜欢消费的真实写照。

  餐饮消费是四川消费的特色亮点,川菜名扬天下,吸引了八方来客。我们实施了品牌推广、加强品牌保护,培育名菜、名店、名厨,传承创新了川菜老字号,推进川菜的地方立法。在四川,各种餐饮消费场所应有尽有,大街小巷比比皆是,仅成都就有茶馆1万多家、火锅店2万多家,各种餐馆餐厅30多万家。近年来,我们推动大运会、世乒赛、汤尤杯这样世界级的品牌赛事落地,带动了消费市场的持续火爆,世界园艺博览会在4月26日开幕,至今吸引消费者超30万人次。

  我们持续推进业态升级,大力实施不同层级的商业街区提能行动,智慧化改造传统商业街区,推进示范步行街建设,成都的春熙路、交子公园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商圈,汇聚了众多知名品牌。我们还每年在全省推出40个独具四川特色的消费新场景,并根据消费人气指数发布“热力地图”,成都东郊记忆文创园、自贡恐龙灯会、乐山张公桥美食街人气爆满。

  到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你会发现千年古刹大慈寺与时尚潮流的太古里商业街毗邻而居,传统与现代相融相生,是四川消费链接全球的缩影。我们鼓励发展首店经济,去年新引进了45家国际品牌在川开设全球或者全国首店。“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四川产”鱼子酱走向了世界,占据全球12%的市场份额;一家全球知名洋酒集团在四川落户了亚洲首个威士忌生产基地,产品一经问世就被抢购一空。

  当前,我们正在加快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消费目的地,相信一个“好吃好耍好消费”的四川将“持续在线”。谢谢。

  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五个年头。我注意到,两地企业家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产业协同发展正成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亮点。请问川渝两地产业协同发展取得了哪些进展?谢谢。

  刚才省长也谈到了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初步成效。双城经济圈建设实施以来,硕果累累。2023年“双圈”经济总量达到了8.19万亿元,以全国2%的国土面积贡献了6.5%的经济体量,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腹地的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川渝科教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携手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配套链、要素供应链、产品价值链、技术创新链“四链”融合,启动实施了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行动,已经迸发出“1+12”的协同效应。

  我们着力做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特色消费品4个万亿元级的“当家”产业,在产业配套、平台建设、品牌培育等方面协同发力,世界级产业集群崭露头角。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是全国首个跨省域国家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占全国的七分之一。四川新型显示面板出货量居全国第三,全球近20%的柔性屏幕贴上“四川造”标签。

  川渝产业本来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地注重打造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产业协同发展的态势越来越明显。400余家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相互服务整车配套,全域配套率达80%,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四川时代和重庆长安汽车共同组建时代长安,“四川造”的动力电池正源源不断地装上“重庆车”。

  四川和重庆正在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共同打造了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深地暗物质实验室、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产生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正在加快推广应用。当前,两省市一体化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积聚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眼下,四川等南方地区正是农忙时节。我们知道,四川自古就是重要粮仓,也是农业大省。请问四川今年夏收情况如何?近年来在端稳“饭碗”方面有什么好做法?谢谢。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美誉,总对这片土地十分牵挂和重视,叮嘱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中国有一句老话:民以食为天,猪粮安天下。作为粮食主产省之一,四川千方百计稳政策、稳面积、增单产,粮食产量连续三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眼下巴蜀大地抢收抢种、一片繁忙,刚刚记者朋友问到夏收问题,我可以告诉您,今年四川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四川去年出栏生猪6600多万头,稳居全国第一。天府粮仓首先得有天府良田,我们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这个“命根子”,去年净增50万亩耕地,复垦了4.2万亩撂荒地,做到应种尽种。

  不仅要仓里有粮、盘中有肉,四川树立大食物观,想方设法让百姓餐桌更丰富、让农民增收更多元。四川油菜籽、马铃薯等15项农产品产量全国第一,我们着力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资阳市“种”出了全国7成多的柠檬,去年出口规模达到1.28亿元。苏东坡的家乡眉山市把“小泡菜”做成了几百亿元的“大产业”。

  四川林地面积3.8亿亩。我们率先启动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向森林要食物。在甘孜、阿坝、凉山等地的原始青冈林下,每年能产约4000吨松茸,松茸非常鲜美,被称为“菌中之王”,农户采摘松茸,多的每年能有10万元收入。竹子全身是宝,竹材可替代塑料和木材,是千亿级的大产业。四川有全国1/5的竹林,大家知道大熊猫大多生活在四川,它们喜欢吃竹子,所以四川竹子肯定很多。我们大力推动全竹利用、全链开发,让竹林成为美丽乡村的“风景线”和“致富林”。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和碳库,我们正在打造全国“森林四库”建设示范省,积极推进“蓄水于山”“摇钱于树”“藏粮于林”“固碳于木”,努力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得益彰。谢谢。

  省长前面介绍到,四川打造了多家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科技创新资源非常丰富,请问在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四川还有哪些具体的举措?谢谢。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也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四川科技工作的关注。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做好这篇大文章,四川有底气、有信心。在这里,可以用两个“非”来概括,即“非同一般、非常可期”。

  讲非同一般,就是我们四川确实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资源优势和条件。从三线建设时期开始,直到最近,国家在四川布局了一大批科技力量,这里面有一些还是共和国的“长子”“独生子”。这些是我们四川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支撑和底气所在。比如四川电子科大,最近研发出一种高速通信技术,传输速率可以达到每秒80个G,创造了行业的新纪录。运用这个技术,在成都大运会期间,把比赛现场的精彩画面身临其境般地呈现给了全球观众。在四川像电子科大这样拥有独门绝技的单位有很多。

  讲非常可期,就是四川围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结合实际认真谋划、高位推动,下了先手棋,所以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刚才黄强省长也讲到两周前刚刚召开了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在这个会上,还重点部署了以创新为主导、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科技创新的“牛鼻子”作用。

  我们理解,发挥好科技创新作用,首先是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按照这次省委全会的部署,扎实抓好航空航天、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六个重大科技专项,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能够解决一批“卡脖子”“掉链子”问题,取得一批引领支撑四川未来产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同时,要发挥好科技创新的作用,还需要格外重视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加快完善转化服务体系,抓紧布局建设一批省级中试研发平台和行业领域中试研发基地,推动更多前沿科技攻坚成果能够更好更快地走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

  当然,要发挥科技创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作用,不能忘了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的环境。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完善人才培养的引育机制等,持续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今年四川将启动前沿技术领衔科学家专项,对入选的高层次人才,实行长周期支持,最长可以达到十年,力争让科学家们心无旁骛搞科研、“十年磨一剑”出大成果。谢谢。

  我们知道,四川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有可爱的大熊猫、神秘的三星堆、神奇的九寨沟,每到节假日,都是热门的旅游目的地。请问近些年四川在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推出更多高质量的文旅产品方面有哪些亮点?谢谢。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看得出来你对四川的文旅资源也是如数家珍,谢谢你。南宋时期就有诗云“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其实这句话说明四川文旅的美誉度是古已有之。近年来,我们加快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四川文旅的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不断提升。就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来川旅游的人数达到了400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9.5%。

  一方面,我们推动古蜀文明、三国文化、红色经典、人文巨作交相辉映。“一门三词客、家风万古传”的三苏祠,通过举办系列的展演活动,带动家风文化走出历史、走进生活,诠释了中华儿女博大的家国情怀。三星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去年7月新近落成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接待能力比以前扩大了3倍,但是预约人数仍然是天天爆满,从新馆落成至今,累计接待游客超过400万人次。

  另一方面,我们还分外珍惜大自然赐予我们宝贵的自然资源,努力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修路架桥,完善“快旅慢游”的交通体系和旅游接待配套设施,昔日遥远的风景现在是说去就去,游客的体验感、往来的便捷度显著提升。比如今年川青铁路成黄段通车后,成都到九寨沟的通行时间从10个小时压缩到3个小时,“早上都江堰,下午九寨沟”将变为现实。我们还推陈出新,加大冰雪温泉、阳光康养等多样化旅游产品的供给,过去冰雪资源是“养在深闺”,现在“赏蜀山冰雪,享攀西暖阳”引发了新的旅游热潮,去年冬季旅游,全省的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了32%和36%,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同时,我们还突出四川特色,评选推出天府旅游名县、名品,打造了“夜游锦江”“绿道骑行”“徒步穿越”等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打飞的、乘高铁到四川,吃火锅、住民宿、看熊猫、看演唱会是现在广大游客到四川一种很具活力、很具时尚感的旅行体验。奔赴一场演唱会,跟着音乐去旅行,成了四川文旅的新现象。“五一”期间,成都举办了“仙人掌音乐会”,3天时间吸引了6万观众,来自省外的观众占比超过了60%。

  四川文旅资源得天独厚星空体育官网,发展的潜力还很巨大。在这里,真诚欢迎大家到四川旅行观光,美丽的四川一定会回馈大家一个“不虚此行”的体验和感受。谢谢。

  近年来,四川特别重视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出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能否介绍这方面的情况?谢谢。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四川城乡二元结构明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重点在县域、难点在乡村。我们明确了“抓好两端、畅通中间”的工作思路,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绘就了城乡共同繁荣的新画卷。

  所谓“抓好两端”,一端就是要把县城建强。县城位于“城尾乡头”,是农民进城的第一站。“七普”数据显示,十年间四川县城人口占县域人口比重持续提升,从15%到了30%。近年来,四川顺应这一趋势,更大力度向县级下放了一批财权事权,提升县城的功能品质,吸引更多的人口和产业向县城集聚。另一端是把农村建好。即使未来四川城镇化率达到70%,农村还有2500万人口。我们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每年培育1000个示范村,加快建设富有巴蜀韵味的美丽乡村。成都有一个竹艺村,有两千多年的非遗竹编文化,他们在村落改造当中,特别注意融入非遗竹编文化,竹产品、竹建筑、竹景观成了独特的亮点,迅速成了成都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所谓“畅通中间”,就是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重点是写好“四个融合”大文章。第一个是要素融合,既打开“城门”,让农业转移的人口“进得来”“留得住”,享受更公平的服务;又支持各路人才“上山下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中去。第二个是产业融合,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第三个是设施融合,缩小城乡基础设施“硬差距”,填补城乡公共服务的“软落差”,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第四个是治理融合,以高效能的治理促进高水平融合。谢谢。

  当前,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成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点,请问能否介绍一下四川在这方面的情况?谢谢。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这个问题很有针对性。四川一直以来很重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今年春节后,开年第一会,省委省政府就召开了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对这方面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结合四川的实际,总的来说主要是坚持“两条线”齐头并进。

  一条线,是推动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四川不仅创新资源丰富,而且工业门类齐全,刚才省长讲到四川拥有全部41个工业门类。所以在工作中,四川比较注意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和对接。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聚源兴川”行动,支持中央在川大院、大所、大学,和本地企业牵手合作,让创新成果就地转化,效果不错。比如,四川绵阳的一家企业,通过转化在川科研单位的前沿技术,研制出了国内首台医用回旋加速器,这个设备既可以用于生产同位素药物,还可以直接用于治疗疾病,原来只能靠进口,现在这家企业的产品不仅已经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四分之一,而且还打开了海外市场。

  另外一条线,就是推动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助推器”作用,做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篇文章,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提质、增效,努力让老底子焕发出新活力。比如,位于四川德阳的东方汽轮机公司,建成了能源装备行业首个5G数字化工厂,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让全厂9个车间、21条生产线余台机器智能化运作,其中有一个很传统的焊接工序车间,通过这样的技术改造,人均效率提高了3倍,而且碳排放每年还减少了380吨,效果很好。未来,这样的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在四川会越来越多,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发展一定会好戏连台、精彩纷呈。

  四川作为内陆省份,积极推进内陆与沿海沿江沿边协同开放,加快融入和服务全国开放格局,请问四川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这位记者朋友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四川虽不沿边、不靠海,正如你刚才讲的是一个典型的内陆省份,但是四川自古就依托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商通四海。现如今,正按照加快“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的战略定位要求,大踏步地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在工作当中,我们主要在大通道、大平台、大市场、大环境四个方面予以着力。

  我们加快对内对外开放通道的建设,构筑起立体多元的对外开放交通体系。建成进出川的大通道48条、机场17座。省会成都是我们国家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去年航空旅客吞吐量超过7500万人次,四川国际班列联通境外112个城市,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3万列。

  我们还强化开放平台聚集功能,拓展壮大对外开放的主战场、主力军。50多个国家级综保区、高新区、经开区和121个省级开发区,引领全省对外开放。四川自贸试验区集聚了全省1/4的外资企业、产出了1/10的外贸进出口,14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国得以复制推广。成都高新区落地了68个国家级的创新平台,吸引了80万高端人才和134家世界500强企业。

  我们还聚力培育对外开放的市场主体,助力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去年我们实施了外贸主体培育专项行动,新增外贸实绩企业近1000家,组织近3000家企业参加了150多场海外拓展市场的活动,省领导带团出海闯市场,新增订单680亿元。我们还开展“川用川进”扩大进口专项行动。今年一季度进口增长25.8%,是我们今年一季度外贸工作的最大亮点。持续开展“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外商直接投资五年累计超过1000亿元,去年平均每天落户2.5家外资企业。

  我们还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实施了外籍人士在川消费支付便利化的措施,今年“五一”期间外籍人士在川移动支付消费额同比增长9倍。去年以来,我们还出台了5个扩大开放的支持政策,国际物流运行效率持续提升。就在前天,一列满载四川造消费品的中欧班列,从成都出发开往莫斯科,10天就能到达,比过去的时间缩短了6天。

  接下来,我们即将召开全省对外开放发展大会,进一步让世界听到坚定扩大开放的“四川声音”。谢谢。

  四川地处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地位重要。去四川出差旅游的网友们经常会发朋友圈点赞那里的绿水青山,同时在四川成都市区推开窗户能看到雪山这一现象,也是经常登上热搜。请问这几年四川在生态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大家知道,青海是长江黄河的上游源头,四川也是中华民族两大母亲河干流都流经的两个省份之一,地表水资源占长江水系的1/4,贡献了黄河干流枯水期40%、丰水期26%的水量,也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责任重大。

  说到生态,人见人爱的大熊猫最有“发言权”。我们与甘肃、陕西一道,正在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好这片全球最大的大熊猫栖息地。令人欣慰的是,大熊猫已从濒危降为易危。野生大熊猫还时长下山“串门”,上个月在我们卧龙自然保护区,调查队员一天内就偶遇了3只大熊猫。

  三星堆博物馆里面有一棵3.96米高的青铜神树格外引人注目,展现了古蜀先民对大自然的崇敬,并一直延续至今。在广元、绵阳古蜀道上的翠云廊,有一片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已成为国内外游客的打卡地。今天我再向大家推荐一处打卡地——在雅安云峰山,有一片最美桢楠林,树龄超过百年的124棵,两棵最大的1700年,枝繁叶茂,每年还开花结籽。我到四川工作三年半了,第一次发现千年的桢楠树还能结籽,一般秋天结籽不落地,到春天才落下来,为什么呢?春天落地后就能发芽,生生不息,我感到非常惊讶!14年前,央视就称这两棵树为“桢楠王”,其木材就是人们常说的“金丝楠木”。这片桢楠林“桢”是“楠”得!

  现在成都正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明年还将举办世界运动会。诚邀大家到四川走走看看,实地感受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气象,赏美景、尝美食、喝川酒、品川茶,愉悦身心。谢谢。

  四川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以及天然气资源,可否和我们讲讲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的相关情况?谢谢。

  谢谢记者朋友。四川清洁能源得天独厚,我们推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级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将能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四川是全国重要的水电基地,水电装机约1亿千瓦,装机规模和年发电量均居全国第一。四川更大的优势还在于水风光互补,水电资源集中的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三江”流域,同时也是风光资源最富集的区域。我们正在推进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建成以后装机规模约8000万千瓦。

  四川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枢纽。目前,已建成7条特高压直流、9条500千伏交流的送电通道。近十年来,累计向长三角地区外送绿电超过1.4万亿度。去年四川外送华东地区的电量,相当于当地6000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量。

  四川是全国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向省外输送天然气占年产量的40%,去年输送了223亿立方米。我们正携手重庆建设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的产能基地,将更好服务国家西气东输的战略。

  四川在制氢装置、储氢装备、加氢设备等方面有较好的基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也为发展氢能提供了良好条件。今年3月份,成都造的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完成了运行试验,每天有上百辆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成渝高速路上疾驰。为此,四川把发展绿氢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产业来抓,推动全产业链的发展和推广应用,谢谢。

  刚才前面介绍到四川将人工智能作为今年的“一号创新工程”,请介绍一下四川在这方面有哪些优势,具体打算怎么做?谢谢。

  谢谢科技日报的记者。四川是我国“东数西算”工程的重要节点,目前有两家国家级算力平台,有11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还有27所高校也开设了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因为有这样的基础,所以四川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先行之举,集中力量打攻坚战。在具体的做法上,主要是从技术、政策和改革三个方面下深功夫。

  在推动技术创新方面,瞄准智算芯片、算力服务器、算法模型等重点领域,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攻关,争取加快突破一批原创性技术。成都有一家科技企业,创新研发了“人工智能+卫星技术”,能够在太空中对拍到的图像进行智能化处理,过滤掉那些价值不高的影像,成倍提高卫星的使用效率。这家企业目前还在持续攻关,力争将来进一步实现天上的数据天上算,天上出结果,为未来深空开发创造更多的全新可能。

  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方面,四川整合各方面政策和资源,超常规最大力度精准支持,特别是对那些有潜力、有情怀的企业,看准了就支持,缺什么就补什么,让政策支持一步到位。比如,我们支持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和成都蓉创公司等,把省内外优势力量整合在一起,特事特办组建了四川省智能感算技术创新中心,短时间内就集聚起了芯片、算法、机器人等领域创新人才300多人,快速构建起了一个很好的创新链集群。

  在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方面,正如刚才黄强省长所强调,以大胆机制创新突破体制障碍。四川坚持小切口、大纵深,畅通教育、人才和科技的良性循环,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前不久,我们创新机制,成立了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由电子科大牵头,8所省内其他院校以及华为、腾讯等重点企业共同参与,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多校联手、校企联动,人才使用的供需衔接、产教融合。大家都说人工智能是风口,但是好风凭借力。四川将努力探索更多新机制、新模式,用改革之力来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开拓新局、乘风而上。

  谢谢黄强省长,谢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Copyright © 2016-2024 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

冀ICP备1700583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