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工业发展的道路上就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然而近年来工业发展却开始下滑。“十二五”期间,全部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仅为786%,相比于“十一五”下降了近4%,仅比“二五”高06%,是“二五”以来工业增速的最低点,2015年比2014年进一步下降1%,这一增速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最低点,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面临着很大的下行压力。工业经济增速的变化表明当前工业经济发展正逐步步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过去的高速增长已经无法持续,取而代之的是增速大大放缓的中速增长阶段。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增速明显地放缓,但是我国的工业经济的增长总量仍然较大,因此十分不易。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发展经济方面提出了对外开放的发展思路,对外贸易尤其是我国在实现工业品的出口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GDP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年均9%)。以GDP的增长规模和总量情况来看,中国已经是排名第二的经济体大国。中国工业品出口贸易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国的工业贸易增长率大于世界贸易的增长率,致使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自2001年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WTO)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事业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出口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增长的主要的经济来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经济开始融入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我国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国际市场中的流动性以及实现优化配置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出口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事业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出口总额在这些年得到了稳步的提升。1980年中国货物出口总额在当时只有18119亿美元,2008年货物出口总额达到了14285亿美元,在全球中排名第二位。2009年中国工业品的主要出口产品为机电、化工、纺织、钢铁等各个行业,开始超过德国,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以及世界的第一大出口的国家。
我国工业发展与出口贸易现状分析摘要文章首先对我国工业进行基本的阐述然后用数据的形式展现总体发展状况接着针对其出口贸易总规模及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近两年贸易呈下降的趋势是由于出口增量价跌成本上涨等一系列的原因而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也使得我国的工业品的出口面临着较大的问题
2013—2015年,我国已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然而,对外贸易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十三五”时期工业出口贸易仍然是我国开放经济体系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支撑外贸发展的整体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贸的下行压力可能演变成长期性压力。从外部需求来看,世界经济增长从国际金融危机前的长期繁荣转变为了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低速增长,全球竞争格局正在加速演变;从国际投资和产业转移的趋势来看,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部分生产能力向发达国家回流,发达国家向海外大规模产业转移有所放缓,我国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模式面临调整;从对外贸易发展的动力机制来看,以往主要靠劳动密集型低成本的传统比较优势难以为继。“十三五”时期,国内土地、环境、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强,国际上来看,来自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加剧,亟需培养、形成竞争新优势。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工业品的贸易额一直在增加,出口规模也在不断地增大,出口商品结构、出口市场结构、出口行业结构等各个方面的参数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尤其在出口商品结构方面的变化最大。随着工业品在世界各国出口速度的快速增长,工业品出口在我国的贸易总额中呈现显著上升的发展的态势。2002—2015年,我国工业出口在出口额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约945%)。从工业出口商品的外部结构来看,经过三十多年与全球价值链的深入互动发展,我国的机电产品与高新科技产品出口增长迅速。进入21世纪,重化工业进程加快带动了机电产品出口规模扩展,机电产品占据了半壁江山,约占工业品出口的56%以上;另外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约占工业品出口的29%。2015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比2010年下降了31%和29%。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在后危机时期国际市场需求总体不振的情况下,服装、鞋帽、玩具、塑料制品等日用品的需求刚性相对较强;二是随着国内产业升级加快,中国制造的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档次不断提高,单价有所上升;三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已处在高位,加之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出口的规模效益日益显现,部分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出现“量增价跌”的现象。
工业主要是指采集原料,并把它们在工厂中最终地制成产品的过程。国家统计局以工业的结构进行划分,主要为轻工业和重工业。重工业是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物质基础的主要工业;轻工业主要是从事手工业和社会消费品的行业。按行业的基本特点可以划分为三大行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按照国际贸易标准的相应分类,可以得出2000—2008年的这些年间,我国工业品出口额也是以年均256%的速度在增长。但是,由于2008年的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年出口额只达到了11385亿美元,比上一年减少了16%。到了2012年,欧债危机的爆发使得欧洲市场萎缩,我国的工业品的增长率不足8%,同比可以说是明显地呈现下降的增长态势。2013年至今,我国出口贸易和工业品的出口数量一直在上升,但工业品出货值的增加额在减少。2011—2015年我国工业出口总额增速仅为81%,且基本呈两年下降的趋势,由于出口增量价跌、成本上涨等一系列的原因,而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也使得我国的工业品的出口面临着较大的问题。
[摘要]文章首先对我国工业进行基本的阐述,然后用数据的形式展现总体发展状况,接着针对其出口贸易总规模及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近两年贸易呈下降的趋势,是由于出口增量价跌、成本上涨等一系列的原因,而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也使得我国的工业品的出口面临着较大的问题。最后文章对我国工业品出口贸易进行了展望,认为国内土地、环境、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强,国际上来看,来自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加剧,亟需培养、形成竞争新优势。
我国工业迈入了工业化后期的发展阶段Star Sports,工业经济放缓的同时,平衡性却有所提高,具体表现在不同行业,以及不同省份间的增速缩小。同时步入新常态以后,我国工业经济增长质量稳步提升,主要体现在全员劳动生产率、产业竞争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上。在此背景下,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首次超过我国工业比例,这也是我国经济结构的重大历史转变,可以说这是我国工业行业去产能、调结构、重质量、优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地位没有变,依然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